• Deutsch
  • 中文版

Kitsch

  • 人口发展
  • 何处是故乡?
  • 可持续性
  • 启蒙
  • 媒体:感知与影响
  • 当代的文化
  • 慈善与公民社会
  • 批评消失了吗?
  • 文化外交
  • 文化记忆
  • 未来城市
  • 未来恐惧
  • 欲望
  • 热情好客
  • 知识分子
  • 资本论
  • 金融危机
  • 高等教育
  • 城市漫步 - City Moves
  • Kitsch
  • Web 2.0时代
  • 异乡与故乡

北京视频:Kitsch是什么?个人口味问题?

Sie benötigen den Flashplayer , um dieses Video zu sehen
柏林视频:Kitsch是什么?个人口味问题?

     Kitsch:“甜甜的、多愁善感的、没有品味的艺术;设计上没有品味的用品”——1999年版杜登字典;2012年的杜登在线子弹则变得少一点区别,将Kitsch描述为“由一种特定的艺术理解出发被看做没有品味的表现艺术类、音乐类或文学类作品;设计得没有品味的、张扬的用品”。其含义仍明显是贬义的。对此有新出现的讽刺性意味的词:高贵Kitsch。

     德语字典里的定义先说这么多。我们承认:Kitsch在多数情况下被理解为贬义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在中国就要总是对很多东西嗤之以鼻。在面对所有那些粗略的塑料垃圾时我们当然可以这样做,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中国在颜色和造型的运用方面非常清新的一面。

     在第一篇中我们首先探寻,德语词“Kitsch”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到中文。我们努力尝试在概念上的接近,并发现主要有四个在中文中与德国对Kitsch 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相对应的词:

     媚俗

     该词主要指各种缺乏品味和对独立思考的缺失。由此可联想到便宜的、塑料的、恼人的和无聊的,以及普罗大众的世俗的东西。出了便宜的废物之外,也可能指昂贵而夸张、非常没有品味的一些配饰——暴发户的高贵Kitsch?

     民俗

     关于这一概念我们还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更详细的讨论,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们在中国几乎不会与Kitsch相关联的种类,而外国来的纪念品搜集者对其却是趋之若鹜。各种传统的和带有怀旧色彩的民俗特色的小摆设都包含其中,既有在中国的便宜商店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也能在一些仍包含其真正含义的正规商店中看到。民俗是民众的习惯的简称。在北京比如兔爷就可称为广受喜爱的传统Kitsch:有着大肚子的兔子通常用木头做成,在白色的底色上面还画上各种鲜艳的颜色,据说他曾经挽救过北京城。但也有一些带有毛的形象的灵符在毛时代过去之后不久便成了民俗的一部分,比如汽车后视镜上悬挂的那些平安符,在北京这种东西已经消失一段时间,而在乡下仍广泛存在。

     玩意儿

     除其它的含义之外,玩意儿这个概念也与传统中的Kitsch有关, 包括那些已经丧失了其神话含义的民间手工艺品、传统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小摆设等。

     小资

     小资在广义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晚上喝一杯葡萄酒或者享受一块可爱的小蛋糕,就可以被认为是小资的。总的来说主要是指对西方知识分子生活的追求,也包括有些是被认为是西方生活的东西。除此之外也包括一种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的矛盾象征。

     为形成视觉上的感受,我们在北京追寻着Kitsch的踪迹,包括摄影、摄像和在街头对人们就Kitsch话题的采访询问。在我们的北京导言短片中将尝试接近这个概念,这一尝试的最终效果在于,将德语词Kitsch作为一个新的外来词引入到中文中,因为中文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显与其相符的对应词。来和我们为不同的口味儿争论吧。您可以在微博或者论坛上一起论坛:什么是Kitsch?
版权:中德文化网
2012年12月
相关网页
首页 | 焦点话题 | 文化视界 | 10话实说 | 信息站 | 都市专栏 | 活动预告  | 论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本说明 | 新闻简报 | 网站地图 | © 2013 Goethe-Institut